【红十字·救援快讯】
近日,在乐清市乐成街道水飞谷景区,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行动,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广东籍男子杨某,为寻找炸机的无人机,不幸失足坠崖,生命垂 危。乐清市红十字龙之野救援队历经通宵鏖战,穿越荆棘密布的绝谷,从陡峭悬崖间成功拽回这条险些消逝的生命。
寻机入险:父子失联触发紧急警报
广东籍男子杨某暂居温州瑞安市,平日在瑞安一家私企谋职,副业“无人机搜救”成了他补贴家用的重要营生。7月22日,一单乐清的业务找上门,恰逢在广东上高中的儿子小杨暑假来瑞安,想着带孩子出门见见世面,杨某决定父子同行。
7月23日6时许,父子俩抵达乐清市乐成街道水飞谷景区。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杨某判断无人机大概率坠落在一处悬崖下。“这地方地势险要,你别下去,你就在凉亭待着,我一人上去找。”杨先生不放心儿子,让小杨在附近凉亭等候,他独自踏入那片险恶山林。
搜寻途中,父子俩靠微信保持联系。当天11时40分,杨某给儿子发消息:“无人机我还没找着,但不能放弃啊,找到了报酬多则一千,少则五六百,一般也有七八百元。放弃的话,我们来回的油费就亏掉了。”他让儿子再等等,自己咬牙继续在崖边搜索。
可此后,小杨给其父发微信、打电话,都如石沉大海。
“越想越慌,最后没办法,打了119、110求助。”小杨事后回忆,声音里带着哭腔。119、110迅速联动乐清市红十字龙之野救援队、乐清市红十字东方救援队、乐清市山岳救援队及“全民快找人”等多支救援队共40多人上山搜救,一场与死神竞速的搜救,正式拉响警报。
暗夜搜山:绝境中扒开生命缝隙
7月23日傍晚,红十字龙之野救援队大队长叶永清接到求助信息,二话不说,立即召集20余名队员赶赴现场。当天18时许,救援人员进山,该山海拔600多米,救援人员初步判断杨先生失联的区域在海拔300米左右的悬崖下方山谷里。由于该位置前后左右全是悬崖,从下往上是上不去的,只能从山的另一侧到达山顶,再从山顶悬崖上面利用绳索下降到300米左右的山谷寻找。
由于事发地地势险要,植被疯长,藤蔓像毒蛇般缠满山路,每走一步,都得用砍刀“开道”,正搜寻时,又下起倾盆大雨,能见度只有几米,无人机根本拍不到悬崖下的景象。搜救人员时而攀着绳索越崖,时而顺绳降入深涧,他们一寸寸“犁”过悬崖下的区域,呼喊声在山谷回荡,盼着能得到回应。
连续3个多小时高强度搜寻,搜救人员体力严重透支,可杨某依旧毫无踪迹。当天23时许,叶永清安排搜救人员先下山休整,计划凌晨再战。
想到搜救时,杨先生的电话打得通,但一直无人接听。叶永清马上联系杨先生家属,一起要求公安部门对杨先生的手机进行定位,并发送杨先生手机当天的移动轨迹图到他手机上。
当天23时半,叶永清刚回到家,公安部门已经将杨先生的手机定位和活动轨迹图发给他。叶永清马上将定位和轨迹图发给杭州市一位数据分析专家,两人探讨了近一个小时,基本判断杨先生坠落的大概位置。可这个位置搜救人员都搜过了,没找到人啊。“不对劲!杨某会不会没落到地面,而是卡在树枝上昏迷了?”这个念头猛地跳出,两人越琢磨越觉得可能性极大——若真是如此,地面搜寻注定徒劳,拖得越久,生还希望越渺茫。
刚到家还没来得及歇口气的龙之野救援队队员们,被这个关键分析重新点燃斗志,深夜12时半,20多名队员带足悬崖索降所有用到的装备再度集结赶回水飞谷。这一回,他们直奔目标位置,搜寻范围从地面,拓展到空中枝蔓交错的“生命禁区”。
悬崖托举:暴雨中抢回生机
从深夜到凌晨,队员们在悬崖山谷间反复排查,眼睛瞪得酸涩,不放过任何一处树丛、枝杈。24日6时许,天有点亮了,无人机首先在目标位置的悬崖下的灌木林里,发现了躺在茂密植被上面的杨某——他满脸血污、神志不清,却仍顽强维持着生命体征。夜里曾下了几场暴雨,杨某被淋得全身湿透,看起来奄奄一息。
救援队里的医生立刻上前急救,发现其口腔伤势严重,内脏损伤可能性较大。队友们安抚其情绪,并对他进行急救措施,一会儿,杨先生脸色稍微好看了点,他断断续续喊“冷”。一名队员闻听毫不犹豫脱下自己的雨衣,盖在杨某身上,试图为他留住最后一丝温度。
24日9时许,担架艰难运到杨某所坠的悬崖下,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将杨先生固定在担架上,接力转运正式开始。
偏偏天公不作美,此时大雨倾盆而下,悬崖下的岩石都成了“滑滑梯”,一不小心就会坠入数十米甚至数百米的深崖。20余名救援人员要把杨某从山谷中海拔约300米高的悬崖下转移到地面送医,堪称“地狱级难度”。陡峭湿滑的崖壁、植被疯长担架无法转运,再加上杨某伤势较重,不好搬运,好在陆续又有多名红十字龙之野救援队队员及乐清消防人员紧急增援。
救援人员首先要用砍刀砍出一条一米五左右适合担架下滑的路,单是辟路就花了两个多小时。辟出路后,再利用绳索技术,将担架用绳索挂在救援人员的裤腰上,两名队员在前,一名队员在后,担架左右再各站一名队员保护伤者,再后面还有队员做绳索释放,每下降一点,绳索释放一点,队员们尽可能下降慢一点,稳一点,这样,担架在陡峭山壁上才不会摇晃得太厉害。带着对生命的敬畏,这些救援人员从悬崖下没有路的绝壁上,硬生生“磨”出一条生路。
300来米高的悬崖,二十余人,历经3个多小时,队员们终于把杨某安全护送到山下,交接给120救护车。
24日下午,经联系杨先生的儿子小杨,其父送医后,发现全身多处骨折,特别是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手术难度比较大,目前已转院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医救治,医生说杨先生没有生命危险。
这场通宵救援,以“从死神手中抢回生命”完美结束,而救援人员在暴雨里,在悬崖下托举担架的身影,成了这个夏日最动人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