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是我参与的第70次献血,虽然次数不算多,但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我一直相信自己,只要想做,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因此,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还想继续献10年。为什么70次就来分享呢?因为我跟“7”这个数字比较有缘,因此想把这份快乐分享出去。今年是我捐献血小板的第四年,我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我相信,科学献血身体会更好,因为献血能让我的血液循环加快,自控能力也会更强,倒逼自己更加健康生活,比如清淡饮食、坚持有氧运动、不熬夜等等。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献血故事:
我第一次献血是在2015年7月的温州,蝉声裹挟着热浪扑向五马街的柏油路面。我来到五马街的献血车前,徘徊了三圈,最终被献血车身那句“每袋血都是生命的礼物”鼓舞着踏上了车。护士得知我是第一次献血时,耐心地为我解答疑问。体检初筛合格后,当采血针的寒光掠过,护士握住我握紧的手腕说:“别怕,你现在的奉献,会成为别人延续生命的希望。”这句话让我在十年后的今天依然眼眶发热。那是我第一次触摸到挽救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消毒棉球擦过臂弯的清凉,暗红的血液顺着透明导管蜿蜒流动的温热,工作人员递来温糖水时露出的笑容至今记忆犹新。当拿到献血证时,我忽然明白:原来普通人也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超级英雄”,不需要披风与铠甲,只需要“300毫升”的勇气。
2020年12月,血站打来的招募电话让我与血小板捐献结缘。第一次在机采室的五十分钟,远比我想象得震撼,看着血液在精密仪器中分离出淡黄色的血小板,仿佛目睹生命被拆解成最珍贵的元素。一旁同在献血的一位教师告诉我,他已经坚持捐献血小板十年,不为别的,只为让更多人延续生命,这也让我每次躺着捐献成分血时,忽然不再介意手臂的酸麻——毕竟,有什么比捐献热血,挽救生命更浪漫的事呢?十年,70次挽袖,14400毫升热血。这个数字背后藏着太多的感动:当接到血站紧急招募电话时,套上外套就冲出家门的义无反顾;生日当天特意去献血车“打卡”的仪式感……
为表彰长期以来参与无偿献血的爱心人士,浙江省特别推出了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持证者可在省内享受“三免政策”,这是对献血者无私奉献的社会礼遇。当我拿到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时,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不仅因为凭证能享受“三免政策”的优待,更是因为荣誉证是我帮助无数生命重启的见证。
现在的我,早已熟悉血站每位护士的叮嘱声,能闭着眼指出机采室窗外梧桐树四季变化的轨迹。但最让我心颤的,永远是新手献血者攥着表格微微发抖的手——那多像多年前那个在五马街心跳如鼓的自己。当看到献血证上鲜红的印章时,我突然懂得:这不是施与受的故事,而是万千陌生人以热血为纽带缔结的共生契约。如今,我偶尔仍会特意绕路经过那辆停在路边的献血车,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崭新的采血椅上,仿佛看见无数个“曾经的我们”正在此相遇。无偿献血,既为今天的别人,又为明天的自己!如果你也曾路过血站,不妨推门进去听听生命流动的声音——或许下一次,我们会在机采室相视而笑。
有一种坚持,无需惊天动地,却能让生命延续;有一种奉献,不求回报,却能让希望生生不息。童相群十年如一日的献血之举,如静静流淌的溪流,润泽万物。
从捐献全血到血小板,在每一个需要她的时刻,从不吝于伸出手臂,当招募的电话响起,在等待输血的患者最需要她的时候,童相群总是义无反顾冲向血站,让热血化作寒冬里的暖阳,那一刻,她的身影比任何誓言都更有力量——因为真正的善良,无需过多语言的赘述,只在行动中闪闪发光。
她的坚持,如微光汇聚,照亮他人的生命之路,一直以来,她不仅自己默默奉献,更以行动感染身边的人,让善意如涟漪般扩散,一袋血,对于她来说,或许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需要它的人来说,却是重获新生的希望。
真正的温暖往往来自普通人的坚守,童相群没有超能力,却用热血传递生命的温度;她并非无所畏惧,却在每一次挽袖时选择勇敢。正如她所言“无偿献血,既为今天的别人,又为明天的自己!”伟大不必轰轰烈烈,善行亦可细水长流,而正是这些平凡人的坚持,让世界多了一份光亮,多了一份生生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