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治愈疾病,抚慰伤痛。他们,具有打破陈规的勇气和实力,以“新锐”之气在领域立足。
阔步迈向“健康中国”,时代呼唤优秀医生,也更加需要青年医生接过接力棒,传承“敬佑生命”的医者精神,担当“救死扶伤”的冲锋者、“甘于奉献”的践行者和“大爱无疆”的诠释者。
由温州市卫健委和温州日报联合推出“看‘健’温州•寻找新锐力量”活动,用文字和影像定格他们的闪亮风范,传递医者初心。
新锐名片
温州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二科
他们虽然身穿白大褂,驻守的却是“红色战场”;虽然没有参与抢救一线,却身负挽救生命之重。他们一年365天坚守岗位,为搭建起一座“生命之桥”。
市民在温州市中心血站参与献血
献血服务二科作为温州市中心血站的一线采血服务窗口科室之一,扛起了我市血小板的招募以及采集重任。
近几年,该科血小板采集人次与采集量均保持增长态势,增长速度稳居全省地市级中心血站前列,保障了温州临床血小板的使用需求。今年1—9月,血小板采集7178人次、累计10228.9治疗量,均创历史新高。
多招募一名献血者,多挽救一个生命,在团队看来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愿意做筑起我市坚实血液“后盾”的血站人。
化身块“板了“拼命三郎”的
血小板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止血或预防出血,通常救治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血液病患者,以及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各种创伤或手术、产科大出血等患者。献血服务二科正是肩负着采集血小板的重要科室。
该科日均采集量可达40个治疗量(每名献血者每次可献1至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献血者最闲的时候也是他们最忙的时候,周末、节假日,他们都会增加人手,以避免献血者长时间等候。献血者一到,他们便迅速投入到忙中有序的工作状态中,遇到献血者特别多时,中午忙到没时间吃午饭都是常有的事。不仅如此,为了保障紧急用血,团队需要24小时待命,第一时间应对突发事件。作为窗口科室,团队全年坚守岗位,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各种节假日,他们都在,准时等候献血者的到来。
这样的工作强度对献血服务二科来说相当有挑战性,可却没有一个人往后退,“我来吧”,这样的声音总会响起。该科设有招募、体检征询、血液初筛、血液采集四个岗位,团队由14人组成。该科副科长林皕说道,14个人都是“老资格”,10人工作资历超过10年,其中6人甚至是已经工作了20年的“老血站人”。平时,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若遇到繁忙状态或突发事件,丰富的工作经验让每个人都能挑大梁、扛重任,秒变“板砖”,哪里空缺填哪里,做到服务工作无缝衔接。
这些年,团队战斗力始终保持“满值”,正是凭着这股能打敢拼的劲儿,获得了全国血站系统表现突出采血班组、温州市先进职工小家等称号,并成功创建浙江省五星级青年文明号、温州市巾帼文明岗。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在温州市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超过100次的总计143人,其中300次以上的1人、200次以上的20人。目前,献血服务二科机采预约微信号里的献血者有5313人,其中活跃的献血者超过2000人。
“让活跃的成分献血者从1位数涨到4位数,将年献血者的流失率下降到20%-30%。团队通过多种渠道,想尽各种办法。”献血服务二科科长李建道表示,现在说一句“我们有人”,还是有底气的。
如果说采集工作是一个“体力活儿”,那么招募工作便是对脑力、表达能力和共情力都提出了高要求的“技术活”。他常常用“做好售后服务”来形容招募工作的全流程情感投入。“关爱机制”“伙伴计划”“保险计划”“高校招募”,一个个新活动方案的出现、一场场温情十足的现场互动、一次次走进高校社区的卖力吆喝,让越来越多爱心人士加入到无偿献血这个大家庭中来。“招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儿,而是整个团队力量的体现。”李建道说,多招一个人,多一份保障,这是大家共同的信念。
郑盈盈负责具体的招募工作已3年,她笑着说,可能天生就对认人敏感,她对这些活跃的献血者不仅能叫出名字,还知道他们的性格、喜好。因为血小板有一定的特殊性,只有短短5天的有效期,为避免血液浪费,通常需要根据临床需求进行定向预约采集。并且血小板主要适用于血液病病人、外伤手术等急诊用血患者,需求急、无规律,不确定因素非常多,这些都增加了招募工作的难度。有一次,一名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的患者急需用血,她便马上启动“熊猫血”应急招募,但电话打过去,不是人不在温州,就是身体不适。那天,她打了百来个电话,终于招募到两名符合条件的献血者,直到他们血液初筛通过,完成献血,通过检验送往医院后,郑盈盈的心才彻底放了下来。
将血液般的热度传下去
“早饭吃了吗?”“今天还是献双份吗?”“感觉怎么样?”在温州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二科采集室,这样的询问一天要重复上百次,显得既熟络又亲切。
虽然来献血小板的大多为固定献血者,团队对他们的情况都比较了解,但无论是哪一环节,工作人员仍旧耐心、细致地询问献血者近期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让每一名献血者都能以最佳的状态顺利完成献血。同时,通过细致的体检征询、血液初筛,严把临床用血安全性首道关卡。
献血小板与献全血不同,需要通过机器的离心采集血小板,再将其他成分回输给献血者,因此整个采集过程相对更久,通常需要30—7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几名护士并没坐下来休息,而是不断巡视,观察,时刻了解他们是否存在身体不适,血液流速过快或过慢等问题,并且还会适时送上面包、蛋糕、糖水、毛毯等,避免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献血完成后,还会叮嘱献血者多休息、别做剧烈运动。一句句温暖的问询、一声声恳切的嘱咐、一张张真诚的笑脸,都展现了献血服务二科团队始终不变的服务宗旨——给予献血者如家人般的关怀。
为了让这场爱心接力能够持之以恒,一面,作为血站人,他们在保供血工作上不遗余力;一面,作为“活血库”,关键时刻,他们应召而上,挽袖伸臂献上汩汩热血。2023年,该科参与无偿献血19人次、累计献血量达3800毫升。截至目前,李建道已累计献血15200毫升,获得了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他们不但为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也为续航生命写下属于他们最热血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