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县市区动态
【瑞安】点亮生命之“光”
发布时间:2023-11-07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红十字会    字号:[ ]

jpg (2).jpg


10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修订草案)》,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上。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一般是“身后事”,而中国人最忌讳谈论“死亡”,因此,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这一话题的热度一直不高。

然而,近几年来,瑞安市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登记出现井喷式增长。据瑞安市红十字会统计,目前瑞安市累计登记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者4917名,累计实施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29例,拯救了40多位器官衰竭病危患者的生命,让40多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当这些捐献者和志愿者跨过“捐与不捐”的人生选择,签下一纸郑重的承诺,背后不止是一个人的爱与付出,更是一个家庭乃至一群人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这其中的人间百味,走近他们,才会理解他们。



有种逝去未曾远离!

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家属是一个沉默的群体,他们中很少有人会主动讲述自己的故事。支持家人的决定或为家人做出决定起,他们就开始承受着世间的噪杂。阿玲和小雪就是其中之一。


阿玲:希望在下一代


56岁的阿玲,扎着马尾,挎着个小包,虽然瘦弱但收拾得干脆利落。她曾经是一名代课老师,如今仍做着一份跟教育相关的工作。

“无论别人说什么,左耳进右耳出,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阿玲经历过流言蜚语,“老公死了,还要把他卖了”“肯定是有钱拿”……那些流言就像一支支利箭飞射而来。但阿玲毫不在意,因为老公大树瘫痪在床时,是她一直在伺候,大树的弟弟、妹妹,公公相继离世,葬礼都是她一手操办的,她为这个家庭付出了整个青春。

大树是在儿子6岁时病发的,从最初的手脚颤抖、摇摇摆摆,到慢慢失去对腿脚的控制,直至瘫痪在床。大树家族里的很多亲人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这是萦绕在家族上空的噩梦。卧病在床十多年,大树唯一了解世界的途径就是电视机,还有一部与外界联系的座机。

2012年11月26日,正在上班的阿玲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让她赶紧回家一趟。原来,大树在看到电视里有关器官遗体捐献的报道后,拨通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希望能捐献器官。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告诉他,这事还需要家里人同意。“我是眼光看得远的人,这是件好事。”阿玲看着口齿不清的丈夫,点点头同意了,并将这件事情记在心间。

图片

2016年正月初四,大树走完了痛苦的一生。阿玲犹记得当年的承诺。但恰逢春节假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器官捐献、移植。阿玲辗转联系上了温州医科大学的老师,主动提出:“能不能做个大体老师?”

“得了这种遗传病,就是个‘活死人’,不止病人痛苦,家属也很痛苦。我听说隔壁村也有类似情况的家庭。我想请专家们早日找出原因,研发出药物来。”阿玲和大树有个儿子,还是个运动员,她不希望如此健康的儿子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轰然倒下,更不希望子孙后代遭受不幸。说到这里,健谈的阿玲眼中突然闪现泪花,声音哽咽了。大树生病后,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儿子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中成长,几次因为家庭潜在的“炸弹”错过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大树成为“大体老师”后,学校每年会邀请阿玲参加感恩追思会,阿玲每次都会欣然应允。“我就想碰到教授问一问,这个病有没有办法医治?”阿玲说,尽管至今还没有更多进展,她仍坚信,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终究会攻克这一难关,造福更多人。

2019年,大树魂归故里,以花树葬形式安葬在永泰陵园。这里矗立着一块特殊的纪念碑,大树的名字就镌刻在上面。每年清明节,瑞安市红十字会组织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家属、捐献志愿者等参加缅怀仪式。刚开始是阿玲带着儿子一起参加,后来有了儿媳妇,又添了孙子孙女,只要儿子在瑞安,一家人一定整整齐齐地来参加活动。

“大树临终前做的这个决定是他这辈子做得最对、最光荣的事。每年清明节有那么多人来看他,每次都轰轰烈烈,这比多少人的坟前热闹。”阿玲说,她也很想成为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者,只是儿子劝她“再等等”。她知道儿子这是还无法接受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终将会离去。

“我想过偷偷去签协议的。不过,还是再等等吧。”阿玲更不想儿子伤心。不过,她相信,儿子终有一天会支持她的决定,就像支持他父亲一样。


小雪:能救人、有用就可以捐


回想起5年前的那一幕,小雪(化名)喃喃着:“前一天晚上出的交通事故,第二天早上才通知我。我到医院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当时的小雪才30岁,丈夫小高(化名)仅32岁,他们还有一双年幼的儿女。

混乱、无助、不知所措,小雪不愿意回忆当时的情况,她只是很清楚地记得,那天医生把她和公公婆婆叫到办公室作“最后的谈话”,提到了“器官捐献”。“我对器官捐献不‘偏激’的,能救人、有用就可以捐。”小雪说,意外的是,平时在平阳老家种田为生的公公婆婆竟当即同意了。

“人走了,火化了就是一团灰。把器官捐出来给别人,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只要我儿子的器官还活在别人的身上,就仿佛他活着一样”,两位老人家的决定让小高在停止呼吸后,成功捐献了肝脏、双肾,至少能挽救3个人的生命。

小高去世后,瑞安市红十字会常会慰问和关心小雪一家人。“我很感谢市红十字会和政府部门,让我的孩子能在身边读书。”小雪说,因为孩子不是瑞安户籍,在瑞入学曾是小雪认为最大的难题,多亏了市红十字会和政府部门协调,让她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如今孩子的成绩还不错,“现在能考100分、90多分,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小雪的语气里满是对孩子的关爱和期许。

这些年来,小雪一直没跟孩子谈过爸爸的“事迹”,因为她不想孩子太早地面对“生死”话题,也不希望他们“想太多”。“身体健康就可以捐献器官,还要家里人都同意。”小雪说,自己对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的了解,仅限于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虽然自那场意外过后,小雪从不主动关心有关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的新闻,但她平淡带着点苦味的人生里,早已因为这一次捐献而变得不一样。


他们生于平凡终将伟大!


登记捐献人体器官(遗体、组织)的志愿者,大多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可平凡的他们,迈出了不平凡的一步。苏华和金慧敏是其中一员。


苏华:社会抚养、报恩社会


55岁的苏华籍贯湖北,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他在福利院中成长,后来又入伍当兵。“我一定要回报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他这么暗自下定决定,一直默默奉献。

来瑞20多年来,他一直活跃在公益圈中:在福利院献爱心,为退伍老兵过生日,为困难群众打造新家……最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瑞安最早一批加入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队伍的志愿者。

苏华犹记得当时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不久,瑞安在玉海广场开展系列慈善活动。“我听说现场可以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赶紧拄着拐杖过去了。”苏华当时因为脚部受伤,行走困难,但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出了门。

2010年11月,瑞安市红十字会启动人体器官(遗体、组织)志愿捐献登记工作。当年12月,苏华就登记成为了志愿者。“我要‘裸捐’,全身有用的全捐掉。”这样的举动,在当时算是“惊天动地”了。

“人死了要买公墓,花钱不说,还占地。裸捐,可以为子孙后代省地皮、省费用。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那里可都是‘高档别墅区’,我将来可是要享受‘国家待遇’的。”面对采访,苏华笑着说。

苏华毫不避讳死亡的话题,他不仅自己签协议成为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更是动员身边的人一起加入志愿者队伍。“我是党员,每回村里开会,只要有闲暇时间,我就给村民做工作,向他们普及人体器官捐献相关知识。”他说。

“捐献的时候会不会痛”“我不想捐遗体,只捐器官可以吗”“我想捐,该怎么操作”……越来越多村民跟苏华了解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以前登记捐献很麻烦,现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操作了。”苏华说,目前有4人在他的带动下,登记成为了志愿者。


金慧敏:为教育而生


教师节出生,如今从事教师职业,计划将来做一名“大体老师”。有人跟金慧敏开玩笑:“你为教育而生,你的出生便决定了你的职业。”

“我不是要做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只是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她说。

金慧敏是安阳实验中学教师,2018年9月10日,她带着学生“教师节快乐”的祝福来到瑞安市红十字会,在浙江省遗体(组织)捐献志愿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她说,这是给自己的节日礼物,也是给自己40周岁特别的生日礼物。

而她作出这些决定的原因,也跟一位教师有关。2012年,她在参加瑞安市微型党课电视大奖赛找资料时,了解到了离休党员彭秀兰老师热心公益、捐献遗体的事迹,心里触动很大,于是登记捐献遗体的想法慢慢根植于心。2015年,她又看到瑞安企业家吴永安一家签署人体器官捐献协议的新闻报道,更确定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刚开始大家‘谈捐色变’,现在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人接受了人体器官捐献,意识到‘我可以做,我能做’。”金慧敏时刻关注着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的相关新闻,常常会被捐献者和捐献者家属的无私举动所感动。“登记仅仅是一种意愿,思想认识是一回事,将来落实行动是另一回事。我发现很多捐献者是新瑞安人,他们为这座城市付出了努力,身后还为社会做贡献。更何况我是土生土长的瑞安人呢?”她说。

瑞安市红十字会“生命之光”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益起爱”公益服务中心爱心队队长……每一重身份的背后,都是金慧敏利用业余时间在奉献爱心。“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金慧敏说,她毫不掩饰自己的爱心举动,会与身边的人交流经历,谈真实感悟。她的学生、朋友中,很多人加入到了爱心队伍中。

作为一名“看开了生死”的老师,她愈发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学生十分漠视生命,一定要提早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让他们意识到生命是美好的、宝贵的,珍惜生命,敬畏生命。”金慧敏说,将来她要将生命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她的课堂中,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更加重视这个课题。


瑞安登记人体器官捐献者中

近五成是这个群体


当这些捐献者和志愿者跨过“捐与不捐”的人生选择,签下一纸郑重的承诺,背后不止是一个人的爱与付出,更是一个家庭乃至一群人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这其中的人间百味,走近他们,才会理解他们。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


 1980年出生的金玉如,2015年入职瑞安市红十字会,是瑞安目前唯一一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老一辈思想禁锢比较多,认为器官捐献了,人就不完整了。现在随着宣传普及,大众意识增强,器官捐献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金玉如说,“很多人对死亡有了新认识,认为没有人记得才是真正的死亡,捐献代表着人以另一种形式活着,还能有点念想。”

思想上的改变直接体现在登记捐献志愿者数量上。近年来,瑞安市登记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人数总体呈上涨趋势,2021年更是达到了1221例。“2019年,登记捐献采用了更为便捷的线上方式,登记人数大幅增加。”金玉如说。

从瑞安市红十字会给出的数据看,登记的4917名志愿者中,47%为18岁至25岁的学生群体,37.5%为26岁至35岁的青年,年轻群体已经成为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登记的主要群体。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工作,就是为患者带去移植希望。这也让金玉如的心理压力减轻很多。只要医院一个电话,一旦有潜在捐献者,不管是深夜、还是在度假,金玉如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ICU病房。

“以前许多患者家属很不理解这份工作,甚至认为我可怕。现在他们会多些理解,也会认为这是项很伟大的事业。”金玉如说,虽然现在协调工作依然存在不少困难,但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人接受和认可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


据悉,瑞安已建立了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常态化关怀机制,成立“生命之光关爱基金”和“生命之光法律援助中心”,为我市人体器官(组织、遗体)捐献志愿者及其家属提供物质、精神与法律等全方面人道支持。在永泰陵园设立浙江省首个县级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纪念碑暨生命礼赞园,并每年组织开展缅怀活动。


来源:瑞安市红十字会



jpg (1).jpg



上一篇: 下一篇: